大型國際藝術節「森林藝術祭 晴天之國・岡山(森の芸術祭 晴れの国・岡山)」今年首度於日本岡山縣舉辦,2024年9月28日至11月24日活動期間,邀集來自世界各地超過40位藝術家展出,藝術作品遍及岡山縣北部津山、真庭、鏡野、奈義和新見共五大展區,涵蓋12處市、町、村,透過裝置藝術、雕塑、攝影和表演等多種形式,呈現一場交織著人文與自然的藝術盛宴,藝術家們在森林、溪流等自然環境中、館藏豐富的美術館內,以及保留江戶時代歷史風情的城下町和街道上,創作出許多精彩作品,期盼透過藝術的力量,吸引更多遊客發掘岡山縣北部的魅力,並進而思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。
很高興,老田已在10月初將本屆岡山「森林藝術祭」所有藝術作品通通欣賞過一輪,景點該怎麼跑?門票怎麼買?藝術家有何特色?作品有哪些創作意涵?《老田鬧著玩》用這篇一次說明!
- 🔶「森の芸術祭 晴れの国・岡山」相關資訊
- 🔶岡山森林藝術祭五日自駕遊-老田建議行程表
- 🔶藝術家、作品總覽
- 🌳展區一:津山/津山城周邊區域
- 🌳展區二:奈義/奈義町現代美術館周邊區域
- 🌳展區三:鏡野/奥津區域
- 🌳展區四:真庭/蒜山區域
- 🌳展區五:新見/満奇洞・井倉洞區域
對了!由於此次藝術祭的五大區域位於岡山縣北部,若想將所有作品「全壘打」一網打盡,非常建議以自駕方式跑點(日本租車點我);如不會開車,官方也安排了「森の誘惑」一日遊或「Art周遊巴士」,但相對來說時間較為受限。如果想輕鬆遊覽,不強求所有作品都看到拍到,建議半天安排兩三個🔸景點即可,慢慢逛、慢慢玩,樂趣更多。
🔶「森の芸術祭 晴れの国・岡山」相關資訊:
✅時間:2024/9/28~2024/11/24
✅地點:日本岡山縣北部津山、真庭、鏡野、奈義、新見等地,官方導覽地圖,官方Google地圖標記
✅官網:https://forestartfest-okayama.jp/
✅門票:藝術祭鑑賞護照網路預購價2500日圓,現場價3000日圓。購買岡山樂享周遊券享買一送一,每人平均新台幣304元,憑券可兌換藝術祭鑑賞護照、岡山城天守閣入場劵+1樓「烏城咖啡」主廚聖代、溫泉泡湯券、Bic Camera岡山站前店1000圓禮券等任選三樣。
✅航班交通:10/27起台灣虎航「桃園-岡山」每周從7班增為9班;「高雄-岡山」開航每周三班直飛。10/14起搭台虎飛岡山,送森林藝術祭門票一張。
✅當地交通:
1.租車自駕可洽有中文官網、中文客服、可甲租乙還的TOYOTA Rent a Car
2.大眾交通可付費參加官方規劃的「森の誘惑」遊程或搭乘「Art周遊巴士」
3.官方行程建議(含自駕、大眾交通、一日遊)
✅官方「多彩森林百匯(森のいろどりパフェ)」甜點供應店鋪:
1.THE HILLS HOUSE TSUYAMA:葡萄乾百匯(9/29~11/24)、梨栗百匯(10月下旬)、柚子百匯(12/1~12/28),11:00~17:00供應,至少兩天前IG或電話預約,週二和第三個週三公休
2.Sakutou Valentine Hotel:葡萄乾百匯,週日10:00~16:00供應,一天前電話預約
3.Lumière(岡山格蘭比亞酒店):葡萄乾百匯(單點3000圓),12:00~21:00供應,數量有限、不用預約
✅注意事項:
1.購買岡山樂享周遊券後可憑QR CODE,於岡山機場內的「桃太郎岡山特產館」兌換森林藝術祭鑑賞護照。
2.請注意各景點休館日期及最後入場時間。
3.井倉洞周末假日參觀須事先預約。建議參觀年齡為10至75歲,小學生以下須有同行者陪伴。
4.井倉洞、滿奇洞參觀較耗費體力(尤其對高個兒來說更累),部分洞穴路徑低矮狹窄,請評估自身狀況後再入洞。(幽閉恐懼症勿入!)
🔶岡山森林藝術祭五日自駕遊-老田建議行程表:
🔶藝術家、作品總覽(作品英數編號可對應官方資訊):
🌳展區一:津山/津山城周邊區域
🔸津山まなびの鉄道館(津山鐵道教育館)
🔺T1-a作家作品:金守子《To Breathe》
🔸城西浪漫館|中島病院旧本館(城西浪漫館|舊中島醫院本館)
🔺T2-a作家作品:Bianca Bondi《Forest Bathing》
🔺T2-b作家作品:江見正暢《万華鏡》
🔺T2-c作家作品:Lucila Gradin《Chromatic Unfolding II》
🔺T2-d作家作品:Umesh P K《Moving into the Depths as it Revolves Around a Point》
🔸作州民芸館(舊土居銀行津山分行)
🔺T3-a作家作品:川島秀明《Guide》《Stream》
🔺T3-b作家作品:難波香久三《山を畏れる自像―くえびこの神と共に》《大太法師の引越》
🔺T3-c作家作品:Smitha G S《Eudaimonia》
🔺T3-d作家作品:Muhannad Shono《On Losing Meaning》
🔺T3-e作家作品:染谷悠子《コウモリはどこにいる》《知でなく意ではない。》《薄曇りの空のカペラ》《トワイライト》《探し物》
🔸つやま自然のふしぎ館(津山自然奧秘博物館)
🔺T4-a作家作品:Sofia Crespo《Critically Extant》
🔸城下スクエア|津山国際ホテル跡地(城下廣場|津山國際飯店遺址)
🔺T5-a作家作品:Giacomo Zaganelli《Tsuyama Ping Pong Platz》
🔸津山城(鶴山公園)
🔺T6-a作家作品:Asim Waqif《竹の鼓動》
🔸眾樂園
🔺T7-a作家作品:加藤萌《微睡みを》
🔺T7-b作家作品:甲田千晴《枯鳥》
🔺T7-c作家作品:森夕香《リゾーム》(rhizome)
🔺T7-d作家作品:太田三郎《衆楽植物園》《庭の情景》《FALL》《鶴亀算》
🔺T7-e作家作品:Rirkrit Tiravanija《untitled 2024 (to find water look for forests)》
🔸PORT ART&DESIGN TSUYAMA(舊妹尾銀行林田分行)
🔺T8-a作家作品:Paola Besana《Una strada lunga (Long Road)》
🔺T8-b作家作品:志村信裕《beads》《記憶のために (津山・林野)》
🔸城東むかし町家|旧梶村邸(城東古町家|舊梶村家住宅)
🔺T9-a作家作品:Tarek Atoui(準備中)
🔺T9-b作家作品:片桐功敦《風土》
🔺T9-c作家作品:八木夕菜《茶徳》
🔸グリーンヒルズ津山(Green Hills津山)
🔺G10-a作家作品:Ernesto Neto《Slug Bug》
🌳展區二:奈義/奈義町現代美術館周邊區域
🔸奈義町現代美術館
🔺N12-a作家作品:Sandra Cinto《Cosmology for the Future》
🔺N12-b作家作品:AKI INOMATA《昨日の空を思い出す》
🔺N12-c作家作品:磯崎新《建築 U アート》(磯崎新特展)
🔺N12-d作家作品:森山未來《さんぶたろう祭り》
🔺N12-e作家作品:坂本龍一+高谷史郎《TIME-déluge》
🔸屋内ゲートボール場「すぱーく奈義」(室內槌球場「Spark奈義」)
🔺N13-a作家作品:Leandro Erlich《The Nature Above》
🌳展區四:真庭/蒜山區域
🔸GREENable HIRUZEN
🔺H16-a作家作品:東勝吉《富士山ト白糸滝》《川西から見た由布山》《オニ杉》
🔺H16-b作家作品:東山詩織《Formation Chart》《Boundary line》《Dimensions》
🔺H16-c作家作品:川内倫子《無題》
🔺H16-d作家作品:上田義彥《Materia Water》
🔸勝山町並み保存地区ほか (サテライト会場)(勝山街道景觀保護區等(衛星會場))
🔺H17-a作家作品:妹島和世《あしあと》
🌳展區五:新見/満奇洞・井倉洞區域
🔸井倉洞
🔺M18-a作家作品:Anri Sala《Future is a faded song》
🔸ふれあいセンター満奇(滿奇交流中心)
🔺M19-a作家作品:杉浦慶侘《新見山》
🔸満奇洞
🔺M20-a作家作品:蜷川実花 with EiM《深淵に宿る、彼岸の夢》
🔸まなびの森 新見図書館 (サテライト会場)(新見市立中央圖書館(衛星會場))
🔺M21-a作家作品:林明弘《Standard Colors 2024》
🌳展區一:津山/津山城周邊區域
津山市是岡山縣北部中心城市,江戶時代津山藩的藩廳所在,當地以津山城為中心發展,至今仍保留著當時的木造建築和明治、大正時代融合歐風的建築風格,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,例如衆樂園、古町家,以及明治、大正時代的舊土居銀行津山分行、舊中島醫院本館、舊妹尾銀行林田支店等。此次森林藝術祭在津山展出的作品相當多,並延伸至市郊北部的綠地公園「Green Hills津山」。以下為津山各展場與藝術家、作品簡介。
🔸津山まなびの鉄道館(津山鐵道教育館)
🔺T1-a作家作品:金守子《To Breathe》
金守子(Kimsooja)畢業於首爾弘益大學,曾獲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獎學金,在校學習版畫。她擅長運用多媒體創作,作品常以女性、移民、傳統文化和宇宙觀為主題,探討人類共通的經驗和情感。金守子著名的作品包括以彩色薄膜覆蓋建築窗戶的裝置藝術,以及以韓國傳統包袱布包裹物品的「Bottari」系列作品。
此次作品《呼吸》以繞射光柵薄膜,覆蓋舊津山扇形機關車庫 2188 扇窗戶,讓自然光透過奈米尺寸的十字形刮痕時,發出彩虹般的光芒,營造奇幻氛圍。作品靈感源自韓國傳統五方色及五行學說,試圖透過光來呈現宇宙結構。
🔸城西浪漫館|中島病院旧本館(城西浪漫館|舊中島醫院本館)
🔺T2-a作家作品:Bianca Bondi《Forest Bathing》
比安卡·邦迪是一位多媒體藝術家,擅長透過「轉化」的概念,運用突變性材質,例如結晶鹽水和苔蘚,結合場域記憶,創作出具有敘事性的空間。她也常運用舊家具、壁紙、織品以及參考場域的老物件創作,讓觀眾關注物質與精神之間的關係、無常、以及生與死的循環等概念。
藝術家以日本起源的「森林醫學」為發想,裝置藝術《森林浴》就設置在舊中島病院樓上,從周圍環境收集各種蕨類植物和苔蘚,放置於展場各處,將這棟大正時期洋房空間變身為浪漫奇幻的幽靜森林,漫步穿梭各個房間時,會發現古董櫃中陳列了些醫療用的瓶瓶罐罐,並與植物共存。
🔺T2-b作家作品:江見正暢《万華鏡》
江見正暢是位攝影師和藝術家,同時也是擁有150多年歷史的「江見寫真館」第五代傳人。他擅長運用光線和色彩,創作出如夢似幻的視覺效果,作品包括萬花筒、彩色玻璃燈等。
除了經營照相館,江見正暢投入彩繪玻璃創作也已超過 40 年之久,他醉心於營造燈具及萬花筒所構築的微觀世界,以及其色彩所散發出的奇幻光芒,本次藝術祭他以此為題進行創作,展出《萬花筒》作品,並以影片呈現從窺視孔中看見的繽紛複雜對稱圖樣,展現藝術家對光影和色彩的獨特詮釋,以及江見家族世代傳承的精湛工藝。
🔺T2-c作家作品:Lucila Gradin《Chromatic Unfolding II》
露西拉·格拉丁擅長以植物染料進行創作,透過研究傳統織品、神話故事和植物染色技術,探索自然與文化之間的關係。
她特別關注外來物種入侵對生態系統的影響,透過作品呈現特定地區的植物生態樣貌,以圖像化呈現當地現有生態系統,同時也暗示著像「作州絣」這種生於津山當地的傳統織品,同樣蘊藏著這些重要資訊。
🔺T2-d作家作品:Umesh P K《Moving into the Depths as it Revolves Around a Point》
烏梅什·P·K的創作靈感源自神話、象徵符號和精神性,擅長以繪畫形式呈現潛意識和夢境般的畫面。他認為繪畫是一種冥想,創作過程充滿直覺和靈感。
作品《繞著中心點旋轉,深入深淵》描繪了一個位於森林深處的漩渦,象徵著通往未知領域的旅程,畫面整體充滿神秘和未知氣氛,邀請觀眾跟隨藝術家的視角,踏上一段探索內心世界的旅程。
🔸作州民芸館(舊土居銀行津山分行)
🔺T3-a作家作品:川島秀明《Guide》《Stream》
川島秀明1991 年畢業於東京造形大學,之後在比叡山延曆寺修行兩年,並於 2001 年開始藝術創作。他的早期作品以描繪人物肖像和情感為主,近年來則以自然風景為主題,探索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。擅長運用細膩的色彩層次和光影變化,營造出寧靜而溫暖的氛圍。
擅長使用壓克力顏料漸層堆疊出輕薄淡雅色彩的川島秀明,近年來開始嘗試油畫創作。本次展出的兩幅油畫作品《嚮導》和《溪流》均以女孩為主角,以鮮明溫暖色調,描繪她們在森林和溪流邊玩耍的場景,畫面充滿童趣和溫馨感,展現出藝術家對生命和自然的熱愛。
🔺T3-b作家作品:難波香久三《山を畏れる自像―くえびこの神と共に》《大太法師の引越》
難波香久三白天任職於大阪府政府,利用晚上時間就讀關西大學,畢業後進入中之島洋畫研究所深造。二戰期間及戰後初期,他回到故鄉勝山(今日的真庭市),後來移居東京,一邊擔任教師,一邊參與行動美術協會展覽。他的創作風格受到超現實主義影響,但並未完全脫離現實,擅長以象徵手法和幽默的表現方式,探討人與自然、傳統與現代的衝突與融合。
作品《敬畏山嶽的自畫像—與久延毘古神同在》以日本最古書籍《古事記》中記載的山神「久延毘古」為名,畫面中佔據主要位置的自畫像有著四張臉,象徵著神明與藝術家自身的融合,也呈現出人與自然共存的關係。而作品《大太法師的遷徙》則以日本大太法師搬運富士山的民間故事為靈感,展現出藝術家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對傳統文化的反思。
🔺T3-c作家作品:Smitha G S《Eudaimonia》
來自印度的史密塔·G·S是位自學藝術家,擅長以大型裝置藝術和空間設計,探討文化、歷史和社會議題。她的創作靈感來自童年時期對周遭自然旋律的記憶,作品聚焦於動物和自然的精巧之美。新冠疫情時的居家生活,讓史密塔開始致力於用畫筆創造一個充滿幸福感的宇宙,疫後作品更多著墨於人物形象,其中還包括故鄉馬拉巴爾地區的傳統表演藝術和儀式,以及它們與自然的關係。
作品名《Eudaimonia》出自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提出的「幸福」概念,在畫作中,史密塔描繪了人們在多彩森林中與各種生物共存的情景,用色筆處既神秘又美麗,同時也表達了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。
🔺T3-d作家作品:Muhannad Shono《On Losing Meaning》
穆罕默德·肖諾的創作靈感來自民間傳說、神話故事和都市傳說,擅長運用機械裝置、影像和聲音,營造出充滿神秘和未來感的氛圍。他關注人類在資訊時代的處境,以及語言和符號在傳播過程中產生的變化。
作品《關於失去意義》由一個四足機器人和沙地組成,機器人會在沙地上隨機移動,留下各種線條和圖案,彷彿一頭生物正在探索和形塑新的語言、符號或繪畫的可能性。隨著時間推移,圖案會不斷被覆蓋和消失,也象徵著語言和意義在不斷的創造和消解中流動。
🔺T3-e作家作品:染谷悠子《コウモリはどこにいる》《知でなく意ではない。》《薄曇りの空のカペラ》《トワイライト》《探し物》
染谷悠子擅長以日本畫的材料和技法,結合個人經驗和情感,創作出充滿詩意和生命力的作品。她的作品常以自然風景為主題,透過細膩的筆觸和色彩,表現出對生命和自然的感悟。
此次展出的多件作品以岡山的自然景觀為主題,包括蝙蝠、天空、山脈和星空等元素,展現出藝術家對自然世界的細膩觀察和豐富想像。
🔸つやま自然のふしぎ館(津山自然奧秘博物館)
🔺T4-a作家作品:Sofia Crespo《Critically Extant》
索菲亞·克雷斯波是一位擅長運用AI人工智慧技術進行創作的藝術家,她關注科技發展對自然環境和人類感知的影響,作品常以生物藝術和AI人工生命為主題。
作品《極危物種》以人工智慧演算法,結合一百萬張開源生物圖片和一萬多種生物資訊,生成出各種瀕危物種的圖像。展場「津山自然奧秘博物館」創立於 1963 年,是一座自然史博物館,館藏約兩萬件標本,特別將作品設置其中,試著引起觀眾對生物多樣性、自然保育和科技倫理的思考。
🔸城下スクエア|津山国際ホテル跡地(城下廣場|津山國際飯店遺址)
🔺T5-a作家作品:Giacomo Zaganelli《Tsuyama Ping Pong Platz》
賈科莫·扎加內利是一位擅長社區藝術項目的藝術家和策展人,他透過參與式創作和工作坊,與當地居民和政府機構合作,活化閒置空間,促進社區發展。
他為此次藝術祭設計的作品《津山乒乓廣場》,由當地工匠協助製作的三張鋼製乒乓球桌,以及使用本地木材製作的長椅所組成,位置坐落在津山國際飯店遺址,現場並免費提供球具讓民眾使用。藝術品未來將永久留存,成為當地居民和遊客交流互動的公共空間。
🔸津山城(鶴山公園)
🔺T6-a作家作品:Asim Waqif《竹の鼓動》
阿西姆·瓦基夫是一位來自印度的藝術家,擅長運用竹子創作大型裝置藝術,作品結合傳統工藝和現代科技,探討自然、文化和社會議題。他關注環境保護和永續發展,作品常使用本地材料,並與當地工匠合力完成。
比如此次作品《竹子的心跳》,即是他與當地竹藝職人平松幸夫等工匠,以及當地竹藝公司 TAKEKICHI Co., Ltd. 合作,使用當地竹材,在津山城遺址上創作出超過5公尺高的巨型裝置藝術作品,內部以竹條編織成流線型圖案,並設置了可供遊客敲擊發聲的竹鼓,營造出一個視覺、觸覺和聽覺兼具的體驗空間。參觀者能走進作品內部,欣賞藝術家精湛的編織技法,重新認識自然素材和傳統工藝。
🔸眾樂園
🔺T7-a作家作品:加藤萌《微睡みを》
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的加藤萌是一位漆藝藝術家,擅長運用傳統漆器工藝中的乾漆、螺鈿等技法展現動物型態。她關注自然環境和動物保育議題,作品常以動物的型態和紋理,表現出對生命的敬畏和對自然的關懷。
作品《微睡》以漆器創作了一隻蜷曲而眠的狐狸,單眼半閉、似睡非睡,狐身表面以乾漆技法,展現動物毛皮的光澤和質感,臉部和頭頸的毛皮則使用了「神代和紙」呈現。作品展現出藝術家對動物型態的細膩觀察,和對漆藝傳統的獨特詮釋。
🔺T7-b作家作品:甲田千晴《枯鳥》
甲田千晴是一位陶藝藝術家,擅長以陶土創作動植物造型作品,風格細膩而富有生命力。她關注自然循環和生命輪迴等主題,作品意涵時常表現出對生與死的思考。
此次展出作品是藝術家於2011年創作的《枯鳥》是以陶土燒製而成,結合氧化鐵、銀彩等材料搭配細緻工藝,在表面刻劃出彷彿樹木年輪的歲月痕跡和木質紋理。作品中央的空洞象徵著生命的起源,藝術家透過這個獨特的空間,探討生命和形式之間的關係。
🔺T7-c作家作品:森夕香《リゾーム》(rhizome)
森夕香是位日本畫藝術家,擅長以傳統的線條和顏料,描繪人體與自然環境相互交織的狀態。她關注生態環境和自然循環的主題,作品常以植物的型態和生長過程,表現出對生命力的讚頌。
作品《根莖》以日本畫技法,描繪了衆樂園池塘中睡蓮的根莖,長成彷彿人形,展現出植物在水面下蔓延生長的強韌生命力,藉根莖為隱喻,探討生命循環和自然生生不息的力量。
🔺T7-d作家作品:太田三郎《衆楽植物園》《庭の情景》《FALL》《鶴亀算》
太田三郎是一位觀念藝術家,擅長運用日常物件和自然素材,創作富含哲學思考的作品。他關注時間、空間和生命的議題,作品常以簡約的形式,引發觀眾對存在本質的思考。
作品《衆樂植物園》為衆樂園的植物掛上名牌,讓觀眾重新認識身邊的自然環境;《庭院景色》則以影片紀錄了藝術家自家院子裡的柿子樹和橘子樹的生長過程,展現出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環;《墜落》以影片呈現柿子成熟後掉落地面,回歸自然的過程;《鶴龜算》則以數學題的方式,吸引參觀者動手動腦,算算鶴和龜的數量;《生命之露 柿子果凍》則是由太田三郎發想,並由當地美作大學的烹飪學會學生設計食譜,讓參觀者可以帶回柿子種子種植新的柿樹,體驗生命的延續。
🔺T7-e作家作品:Rirkrit Tiravanija《untitled 2024 (to find water look for forests)》
利克力·提拉瓦尼是一位國際知名的觀念藝術家,他挑戰傳統藝術展覽形式,擅長將日常生活行為融入創作,創造出互動參與式的藝術體驗。他關注社會互動和文化交流,作品常以食物、烹飪和分享為主題,打破藝術家與觀眾之間的界線。
作品《無題 2024 (尋找水源,就尋找森林)》結合了藝術與美食體驗,藝術家與當地染織藝術家合作,以衆樂園的樹木剪影為圖案,製作了一幅大型布簾,分隔出用餐空間。觀眾在此可以享用當地食材製作的便當(須預約),體驗藝術家所營造的獨特用餐氛圍。
🔸PORT ART&DESIGN TSUYAMA(舊妹尾銀行林田分行)
🔺T8-a作家作品:Paola Besana《Una strada lunga (Long Road)》
保拉·貝薩納是一位織品藝術家,擅長運用編織、刺繡等傳統技法,創作抽象幾何圖案的織品藝術。她注重材料和色彩的表現力,作品結合現代主義的簡約風格和手工藝的溫度,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風格。
作品《漫漫長路》是一件結合木作結構和羊毛、棉布織品的立體作品,纏繞糾結,展現出藝術家對幾何抽象圖案和色彩的運用,以及對纖維材料的熱愛。
🔺T8-b作家作品:志村信裕《beads》《記憶のために (津山・林野)》
志村信裕是一位影像藝術家,擅長運用影像裝置、紀錄片和 found footage(偽紀錄片的一種),探討時間、記憶和歷史的議題。他關切地方歷史和文化傳承,作品常以影像檔案和口述歷史為素材,呈現出時光流逝和記憶重構。
作品《珠子》以投影方式,將彩色珠子灑落於舊妹尾銀行林田分行大廳的天花板上,營造出夢幻般的視覺效果;而作品《為了記憶 (津山・林野)》則結合了藝術家在新見市拍攝的影像,和當地一家擁有150年歷史的照相館收藏的9.5mm膠捲影片,呈現出時間的流逝和記憶的層疊。
🔸城東むかし町家|旧梶村邸(城東古町家|舊梶村家住宅)
🔺T9-a作家作品:Tarek Atoui(準備中)
🔺T9-b作家作品:片桐功敦《風土》
花藝藝術家片桐功敦以「一花入魂」為創作理念,擅長運用各種花材和植物,結合空間裝置和表演藝術,呈現出獨特的藝術風格。他關注自然環境和生態保育議題,作品常以花卉和植物的型態和色彩,表現出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命的讚頌。
作品《風土》以津山當地所產的小麥為主素材,布置於日式町家空間內,與土地板、土牆、木造建材等有機材料相對比,展現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作物之美,並思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。
🔺T9-c作家作品:八木夕菜《茶徳》
攝影師八木夕菜擅長運用攝影和裝置藝術,探討感知、意識和文化認同等議題。她關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,作品常以光線、色彩和空間的變化,引導觀眾重新審視自身的感知經驗。
作品《茶德》以岡山縣北部特有的「美作番茶」為主題,結合茶室空間和日本茶道文化,探討茶葉的生產、製作和品嘗過程,以及茶文化在不同地區和歷史背景下的演變。作品設置在傳統茶室中,觀眾可以在此自取和紙,包一包美作番茶帶走品嘗,體會茶香、茶色和茶韻所帶來的感官享受。
🔸グリーンヒルズ津山(Green Hills津山)
🔺G10-a作家作品:Ernesto Neto《Slug Bug》
埃內斯托·內圖是一位來自巴西的藝術家,擅長運用柔軟材料和有機型態,創作大型互動式裝置藝術,作品風格充滿童趣和感官體驗。他關注人與自然、身體與空間的關係,作品常邀請觀眾進入其中,感受不同材質和空間帶來的感官刺激。
作品《蛞蝓》以回收纖維鉤織而成,懸掛在竹製支架上,形成一個巨大的遮蔽空間。作品設置在綠色公園的草坪上,觀眾可以脫下鞋子,赤腳走進作品內部,感受柔軟材質和光影變化所帶來的獨特體驗。(目前暫時禁止進入內部參觀)
🌳展區二:奈義/奈義町現代美術館周邊區域
生育率傲視全國、有「奇蹟之町」稱號的奈義町,以其美麗的自然景觀和傳統文化聞名,由世界知名建築師磯崎新設計的「奈義町現代美術館」,則是奈義的中心地標,也是此次森林藝術祭的重要展出地。這裡還以其傳統表演藝術聞名,例如岡山縣重要無形民俗文化財產「横仙歌舞伎」。以下為奈義各展場與藝術家、作品簡介。
🔸奈義町現代美術館
🔺N12-a作家作品:Sandra Cinto《Cosmology for the Future》
桑德拉·辛托是一位擅長運用繪畫、裝置藝術和雕塑等多種媒材,探討自然、宇宙和人類感知等議題的藝術家。她的作品風格充滿詩意和想像力,常以簡約的形式和象徵性的符號,呈現出對自然和宇宙的敬畏和對人類存在的思考。
作品《未來的宇宙學》將與奈義町的孩童們共同創作,在奈義町現代美術館附設圖書館的育嬰室牆面上,繪製一幅大型壁畫。作品以宇宙為主題,結合藝術家的繪畫風格和孩童們的想像力,打造一個充滿童趣和想像力的空間,也象徵著藝術傳承和未來世代的創造力。
🔺N12-b作家作品:AKI INOMATA《昨日の空を思い出す》
AKI INOMATA 擅長以生物藝術和科技藝術,探討人類中心主義的視角,以及人類與其他生物之間的關係。她關注生物行為和自然現象,作品常以與生物合作的方式,呈現出人類與自然共存的可能性。
展出作品《憶起昨日的天空》以3D列印技術,將前一天的天空樣貌,製作成可以飲用的雲朵雕塑,放置在玻璃杯中,隨著光陰荏苒,雲朵將逐漸消散,象徵著時間的流逝和自然現象的瞬息萬變。
🔺N12-c作家作品:磯崎新《建築 U アート》(磯崎新特展)
於2022年辭世的磯崎新是日本當代建築大師,作品遍布全球,其中就包括了1994年落成的奈義町現代美術館,以其獨特的設計風格和對空間的創新詮釋而聞名。他關注建築與藝術、文化和社會的關係,作品常挑戰傳統建築形式,展現出對未來城市的想像和對人類生存狀態的反思。
《建築與藝術》磯崎新特展將展出大師的建築模型、設計圖稿、影像紀錄和文獻資料,回顧他橫跨半個多世紀的創作生涯,展現他對建築藝術的獨特貢獻和對未來社會的思考。
🔺N12-d作家作品:森山未來《さんぶたろう祭り》
森山未來是一位跨領域藝術家,活躍於戲劇、舞蹈和行為藝術等領域,他曾參與東京2020奧運開幕式獨舞表演,並執導了在京都清水寺舉行的「Re:Incarnation」表演,擅長以肢體語言和空間互動,傳達情感和思想,作品風格充滿實驗性和爆發力。
先前已於森林藝術祭開幕活動展出的作品《さんぶたろう祭り》(🔺N11-a),以奈義町流傳的巨人傳說「さんぶたろう」為靈感,結合當地傳統藝能「横仙歌舞伎」和太鼓表演團體「歌舞鼓音座」,創作一齣全新歌舞伎劇碼和傳統盆舞。作品以祭典的形式,結合音樂、舞蹈和美食,邀請觀眾參與其中,體驗當地文化和藝術的魅力。參觀者可以在奈義町現代美術館欣賞活動記錄。
🔺N12-e作家作品:坂本龍一+高谷史郎《TIME-déluge》
台灣樂迷一定不陌生的國際知名音樂家坂本龍一,擅長以音樂創作結合科技藝術和影像裝置,呈現出抽象而富有哲學性的藝術作品。高谷史郎則是日本表演藝術團體「Dumb Type」的成員,擅長運用影像、燈光和聲音,創作結合表演藝術和科技藝術的作品。
《時間洪流》是坂本龍一生前最後創作的作品之一,此次移駕到奈義町現代美術館內,位置就在宮脇愛子的不鏽鋼線雕塑《大地》後方,作品結合坂本龍一創作的音樂和高谷史郎製作的慢動作流水影像,營造出一處適合冥想的視聽空間。
🔸屋内ゲートボール場「すぱーく奈義」(室內槌球場「Spark奈義」)
🔺N13-a作家作品:Leandro Erlich《The Nature Above》
嫻熟運用視覺錯覺和空間裝置的阿根廷藝術家林德羅.厄利什,最愛挑戰觀眾的感官經驗和對現實的認知。他的作品常以建築空間為主題,透過鏡面反射、燈光效果和空間錯置等手法,創造出令人驚奇的視覺體驗,比如金澤21世紀美術館的《泳池》,正是他的代表作之一。
作品《顛倒的自然》設置在奈義町的室內槌球場「Spark奈義」,藝術家將300棵人造聖誕樹倒掛在天花板上,地板則鋪設了3mm厚的鏡面,營造出一個顛倒的森林景象。觀眾走在橋上,彷彿置身鏡像世界,感受到空間的錯置和視覺的奇幻效果。
🌳展區三:鏡野/奥津區域
擁有豐富森林資源的鏡野町,以吉井川沿岸綿延3公里的「奥津溪谷」和美作三湯之一的「奥津溫泉」聞名,藝術作品將在奧津振興中心和奧津溪畔等地展出,與自然環境相輔相成。以下為鏡野各展場與藝術家、作品簡介。
🔸奥津振興センター(奧津振興中心)
🔺O14-a作家作品:廖建忠《Echoes in the Mountains》
來自台灣的藝術家廖建忠,擅長運用木工和機械裝置,結合自然元素和聲音元素,創作出與環境互動的藝術作品。他關注自然生態和環境保育議題,作品常以聲音和動態裝置,呈現出對自然環境的觀察和反思。
《山中迴聲》以象徵鏡野町大自然的ヤマセミ(山翡翠鳥)為主題,是座高約 6.5 公尺的大型不鏽鋼線條創作,活動結束後,此作品將保留在當地成為公共藝術品,藝術家還在作品中栽植了日本辛夷,隨著樹木生長,作品逐漸與大自然融為一體。
🔸奥津渓
🔺O15-a作家作品:立石従寛《跡》
聲音藝術家立石從寛擅長運用聲音裝置、現場錄音和聲音表演,探索聲音的物質性和空間性。他關注聲音與環境、記憶和感知的關係,作品常以聲音為媒介,引導觀眾重新聆聽周遭的聲音環境,感受聲音所帶來的豐富情感和想像空間。
作品《跡》是一個聲音裝置作品,設置在風景優美的奥津溪谷。藝術家以 iPhone 對溪谷中的岩石進行3D掃描,並以鐵與鋁面鏡的複合材質,製作出一塊抽象岩石置於溪谷林間,觀眾可以透過鏡面反射,觀賞溪谷的景色,同時聆聽藝術家設置的喇叭播放的流水聲、樹葉摩擦聲和動物鳴叫聲,體驗聲音與空間的互動關係,感受奥津溪谷的自然之美。
🌳展區四:真庭/蒜山區域
真庭市位於岡山縣北部的中央地帶,轄區北方的蒜山高原與鳥取縣接壤,以廣闊的牧場、優質的乳製品聞名全國;當地擁有美作三湯之一的「湯原溫泉」,更獨享「西日本露天溫泉橫綱」的美稱。觀光文化據點「GREENable HIRUZEN 」由名建築師隈研吾設計,是真庭的中心地標,此次共有4位日本藝術家的作品在此展出;來到保留傳統日本街道景觀的勝山街道景觀保護區,則能欣賞名建築師妹島和世的《足跡》。以下為真庭各展場與藝術家、作品簡介。
🔸GREENable HIRUZEN
🔺H16-a作家作品:東勝吉《富士山ト白糸滝》《川西から見た由布山》《オニ杉》
東勝吉從事林業多年,83歲退休後開始作畫,直至99歲去世,創作超過百幅水彩畫。他的作品以由布院的山岳風景和鄉村景色為主題,憑藉長年與自然相處的經驗,以獨特的視角描繪自然風光。
此次展出的12幅作品以森林為主題,例如《鬼杉》以質樸簡潔的線條勾勒出森林的樣貌,展現出藝術家對自然深刻的觀察和情感。這些作品在建築師隈研吾設計監督的 GREENable HIRUZEN 展出,呼應了真庭市作為森林資源豐富地區的特色,以及人與森林共存的主題。
🔺H16-b作家作品:東山詩織《Formation Chart》《Boundary line》《Dimensions》
東山詩織擁有東京藝術大學的碩士學位,擅長以分割畫面和重複圖案的手法,探討多元共存和模糊邊界的主題,作品常以網格狀分割畫面,每個區塊描繪不同的元素,例如樹木、花草、帳篷等,並運用多重透視法,呈現出多樣元素共存的景象。
此次展出的3件作品分別運用了線性分割和有機網格設計,並以綠、藍、棕色等色彩,拼湊出森林與都市的意象,探討人與人、自然與人類之間流動且曖昧的邊界。三角形的展場空間更與作品相互呼應,引導觀眾思考自身與環境的關係。
🔺H16-c作家作品:川内倫子《無題》
川內倫子的作品以柔和的光線和色彩為特色,擅長捕捉生命中稍縱即逝的瞬間,以及自然界的神秘與力量。她透過作品展現生與死的共存、脆弱與堅韌的並存,傳達萬物 串聯的訊息。
為了參與此次藝術祭,川內倫子多次走訪岡山,拍攝了蒜山的山燒、北房的螢火蟲、新庄村的不動瀑布和岡山市的裸祭等景象。她將展出 36 件新作,包含照片、布料和影片作品,以雲海、瀑布和裸祭等自然和人文景觀,展現「瞬間生命的閃耀」,體現當地的宇宙觀。
🔺H16-d作家作品:上田義彥《Materia Water》
攝影師上田義彥的作品以捕捉自然景觀和人文風情著稱,曾為三得利、無印良品、資生堂和佳能等品牌拍攝廣告。他從 1989 年開始拍攝美國奎諾爾特雨林,並於 2018 年出版攝影集《FOREST 印象と記憶 1989-2017》,記錄了奎諾爾特、屋久島和春日大社的原始森林景象。他擅長以獨特的視角捕捉森林中的光線、植被等元素,呈現森林的多樣面貌。
上田義彥此次作品名稱《Materia Water》中的“Materia”,在拉丁語代表著「樹幹」,且蘊含著「孕育生命力量」義涵,他拍樹木、拍樹根、拍林間流淌的溪水,和堆積覆蓋住土壤的冰雪,用畫面訴說Materia(樹幹)和Water(水)兩詞,正源自拉丁語的“Māter”,意思為母親或源頭,反思生命之源。
🔸勝山町並み保存地区ほか (サテライト会場)(勝山街道景觀保護區等(衛星會場))
🔺H17-a作家作品:妹島和世《あしあと》
日本知名建築師妹島和世以簡潔、通透的設計風格著稱。她與西澤立衛共同創立的 SANAA 建築事務所,作品以輕盈、流動的空間感和對光線的巧妙運用而聞名。
岡山縣真庭市是妹島和世父親的出生地,她也受邀成為真庭的觀光大使,其作品並非僅僅關注建築本身,更關注建築與周圍環境和使用者的互動關係。此次在町內勝山街道景觀保護區展出的作品《足跡》為多張木製板凳,呼應了這處「暖簾街道」的環境樣貌。
🌳展區五:新見/満奇洞・井倉洞區域
新見市位於岡山縣西北部,當地最出名的自然景觀莫過於喀斯特地形(石灰岩地形),擁有大大小小、不同規模的鐘乳石洞,其中又以雄偉的満奇洞和井倉洞最為著名,Anri Sala、蜷川實花等藝術家即是以天然洞穴做為創作場地,帶來絕美震撼的視聽饗宴。以下為新見各展場與藝術家、作品簡介。
🔸井倉洞
🔺M18-a作家作品:Anri Sala《Future is a faded song》
安利·薩拉以探索視覺與聽覺的交互作用而聞名。他擅長運用影像、音樂和空間元素,創作富含歷史和社會意涵的作品,引發觀眾對個人和集體記憶的反思。
作品《未來是首逐漸消逝的歌》是一個多媒體裝置作品,設置在全長1200公尺、高低差90公尺的井倉洞內。觀眾需背起自帶音響的背包裝備、拿著手電筒,最多5人組成一隊,在洞穴中進行長達約60分鐘的探索。走進漆黑鐘乳石洞中,隨著聲音和燈光變化,感受猶如探險隊般的沉浸式體驗。在洞穴盡頭的「音之瀑布」可觀賞影片,作者藉此闡釋對時間、空間和感知的關係。
🔸ふれあいセンター満奇(滿奇交流中心)
🔺M19-a作家作品:杉浦慶侘《新見山》
杉浦慶侘深受戰後日本攝影運動「Provoke(挑釁)」影響,擅長以攝影捕捉人與自然的關係。他特別關注人類活動對自然景觀的影響,以新見市的人造林為拍攝對象,探討人與自然之間複雜的關係。
作品《新見山》系列展出6張大型照片,紀錄了新見市的人造林景觀。這些看似自然的景象,其實是人類干預的結果,杉浦慶侘以夜間拍攝的手法,呈現出寂靜而神秘的森林氛圍,企圖帶起觀者的反思。
🔸満奇洞
🔺M20-a作家作品:蜷川実花 with EiM《深淵に宿る、彼岸の夢》
既是攝影師也是電影導演的蜷川實花,在台灣也享有高知名度,以其作品中強烈對比和鮮豔色彩而著稱,擅長將日常生活中稍縱即逝的美麗轉化為永恆。她與數據科學家宮田裕章和場景設計師 ENZO 組成了創作團隊 EiM,探索影像、空間和裝置藝術的各種可能性。
作品《在深淵中的彼岸之夢》是一個大型裝置藝術,設置在全長450公尺的滿奇洞內。數百株彼岸花在洞穴深處綻放,營造出一處如夢似幻的異世界空間。觀眾在燈光引導下,過橋穿越彼岸花海,彷彿體驗了生死輪迴、夢境與現實交織的獨特歷程。
🔸まなびの森 新見図書館 (サテライト会場)(新見市立中央圖書館(衛星會場))
🔺M21-a作家作品:林明弘《Standard Colors 2024》
林明弘出生於日本,成長於台灣和美國,擅長運用大型彩繪裝置藝術,重塑公共空間,並探討文化認同、傳統與現代的關係。他常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織品圖案放大,並繪製於公共空間中,創造出獨特的視覺體驗。
作品《標準色 2024》的靈感來自藝術家在新見市一家和服店看到的草木染圖鑑。這件作品將繪製於新見圖書館二樓至三樓的挑高空間中,成為永久展出的藝術裝置,為圖書館增添新的視覺元素,也象徵著傳統與現代的融合。
在〈“日本|岡山首屆「森林藝術祭」作品全紀錄!完全制霸攻略”〉中有 1 則留言
[…] 3.官方行程建議(含自駕、大眾交通、一日遊) […]